◎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近年来,我国税收和财政收入都在高速增长。
一旦房地产价格下挫,地方的土地财政可能会出大问题,地方负债规模还会急剧上升。过去九年,国家总理温家宝十多次提及政改话题,然而,只听楼板响,未见人下来。
国企借债也有偿还风险。发改委已经要求各部门在6月前推出各种实施办法。落实新36条会有阻力——经济学家冯兴元认为核心经济领域的改革就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2012年,春分已过,却乍暖还寒。中国银行在2011年12月份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地方债实际规模或比官方预计的数字规模更大。地方首长一般是五年一届,期满调离就不必承担还债的责任。
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形成一些基本的制度。由于传统的维稳方式饱受诟病,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强调民生,个体对个人权利的诉求和权力观便日益提升。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上升必然引起地区内力量的不平衡,地区力量会经历一段艰难复杂的摩擦与调适过程,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矛盾可能会显性化,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事主权的争端不断显性化,一些国家为了谋取自身的更大利益,频频挑起事端、兴风作浪,对我形成干扰和牵制,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环境。
在美国无法有效维持国际体系稳定的情形下,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协调将承担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从而对世界秩序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国需要和美国在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加强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无论是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还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核安全问题,中美两国的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国内看,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信贷资金紧张都可能造成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但同时也面临热钱流入和通胀压力,多国中央银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经济又面临增速回落,通胀居高不下的尴尬境地。
1、中国要平衡中美之间在国际战略、国际权力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与影响力。虽然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有所弱化,但其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将继续维持。
企业投资可能大幅下降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资和借贷成本上升、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障碍、全球经济低迷造成投资前景转淡等因素。国际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中有着巨大的现实利益和必要的责任,因此要求中国在大国协调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平衡作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内通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一些潜在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一些新兴经济大国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也对我国进口产品实施了贸易保护限制。
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依然是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中国明显处于弱势。美、欧、英、日央行继续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其他经济体或大国如欧盟、俄罗斯、印度、巴西、日本等依然重要。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既要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复苏后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所要完成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巨。
同时,发达国家希望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甚至迫使我国承担超出自身发展阶段的义务。随着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竞争对手逐渐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我国不仅在获取战略资源方面,在人才、技术上同发达国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将会越来越大。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强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有利于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但同时也加大了中国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关系的难度。可以预见,美国会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各种障碍,来阻止中国的崛起。
不仅如此,欧美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减少对我国贸易赤字的呼声将更加高涨,贸易摩擦将随之加剧,也不利于我国出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同时,救助危机的措施本身又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决起来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变的过程,世界经济和贸易在未来相当时间内将呈现总体持续低速增长,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降低,特别是欧美需求下降已经无法避免,对我国出口产生的冲击力度低于2009年但持续时间较长,未来几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难以形正贡献。投资高增长使投资消费本已严重失衡的关系进一步扭曲,内部失衡进一步加剧。但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元依然是世界上不可替代的中心储备货币。1、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风险。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考虑问题,从以我为主、趋利避害的思路出发解决问题,不但要平衡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还要平衡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平衡南方与北方的实力。
而外部需求降低必然会使我国出口增速下降。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实力不断增长,开始从单纯遵守国际规则向参与制定国际规则转变,在解决全球问题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
2、物价居高不下的风险。我国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主要风险源存在于出口和投资。
因此,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今后一个时期,由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仍在不断演化之中,发达国家总体上将延续宽松政策环境,进一步注入流动性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甚至是政府发钞买债,全球流动性仍将充裕,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可能维持高位运行,使得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而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房价上涨受到抑制,目前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施工面积增速均下滑,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放缓。投资高增长对保持经济的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投资高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项目的推动,一些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过度超前投资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到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全球化下国家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大国间力量的平衡和协调将变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要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降低扩大内需对政府短期刺激政策的依赖。地方投资可能大幅下降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土地性收入减少、平台融资能力大幅下降。
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在风险与冲击中缓慢复苏,但就业市场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经济体的财政可持续问题令人担忧,美国和日本继续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部分欧盟国家开始缩减财政支出。本轮物价高位运行成因复杂,是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货币存量过高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飙升、成本全面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通胀预期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流动性泛滥必然加剧热钱的流入,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提高,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因此,中国在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要理性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对我国仍在不断采取遏制、限制战略的现实。3、中国需化解因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周边国家的紧张和猜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步导致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结构性通胀风险。
这将对我国出口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挑战。投资大幅波动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重塑过程之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更加错综复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及八国集团地位衰落,二十国集团地位上升,但世界政治经济多极格局尚未形成。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部分取决于各国政策的实施及其相互配合状况。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推动内外需均衡发展。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8:4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5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2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32天狐定制
2025-04-05 17:12天狐定制
2025-04-05 16:56天狐定制
2025-04-05 16:37天狐定制
2025-04-05 16:21天狐定制
2025-04-05 16:10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